首页

起名知识

品牌命名品牌命名的10大规则

2013年12月17日 互联网

  品牌命名规则1、切莫自我标榜

  往往我们的企业在命名中,都喜欢追求“大名”,比如“巨龙”、“巨人”、“霸王”等等,以致消费者对此都抱有十分反感的情绪。消费者不会因为你的自我吹嘘而“认同”,现在大家消费都理性了,起“大名”,无“大利”,消费者当然会离你而去。

  品牌命名规则2、口语化已成时尚

  近年命名的趋势开始迈向口语化,比如“小心点儿”、“来一客”、“吃了再说”、“康师傅”等等为企业省下了大量的传播费用,这类名字与“四平八稳”的那些大品牌相比,让人眼前有一亮之感,在货架上也十分容易识别,而抢尽商机。

  品牌命名规则3、可依法获得商标注册

  命名也要考虑注册问题,这就要看你的名称是否符合商标法上所说的登记必要条件,比如不允许使用地理方位、地名、第一等等之类为名;其次,已经另有其他人登记了相同的名称,工商局都不会受理。因此,在命名时,不要总是用一些常见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创意,一般来说,注册前不妨多创意2至4个名称,做到有备无患。

  品牌命名规则4、让人有正面的联想

  品牌联想,是决定产品是否畅销很重要的一个环节。比如提到“老干妈”、“阿庆嫂”,便让人似乎看到一张慈祥的面孔,品牌极具亲和力。好的命名,大多常常是给人一种正面的联想,它可以让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迅速抵达冲动或好感阶段,直至决定购买及认同的快速产生。

  品牌命名规则5、英文缩写,弊多于利

  对于英文缩写的命名方式,企业应该尽量不要运用英文缩写,因为仅有26个字母,全世界英文的命名数以万计。当今中国企业要尽量避免,千万别想着去校仿IBM、RCA、GE的命名方式,他们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形象。既使有了英文缩写,还要准备着大量的广告费用,来耐心地告诉消费者“W”代表什么,或是“E”代表什么,这种沟通很复杂,也极易让人混淆不清。

  品牌命名规则6、好说、好念、不拗口

  品牌名称悦耳、朗朗上口,顾客就很容易记住,“言简意赅,一目了然”,诸如“乖乖”、“椰嗬”都是典型的范例。这些新潮、上口的命名,可以为企业省下大量的广告费用。

  品牌命名规则7、迫不得已再改名

  企业一旦感到原名不在好时,多数已在市场运作了一段时间,这时企业改名,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。根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,72%的受访者都认为,除非别无选择,否则不要改名。另一项对已改名的公司调查,也发现同样的结论。像ESS公司,更名为“Exxon”竟花费了2个亿美元;宏基耗费巨资才变为Acer,樱花变柯尼卡的过程也大费周章。

  品牌命名规则8、顾及产品线的将来与扩展

  企业命名时,还要考虑一点,就是为未来的发展“预留管线”。假如企业将来做大了,想向另外的领域扩展,这个现今的名字是否还会适应呢?国内很多企业在这一规则上,做得不够到位,企业一旦扩展到新领域,消费者却为此不“买帐”,比如“娃哈哈”、“999”、“太阳神”等都在此方面吃了大亏。品牌命名,其实就像盖房子布电线一个道理,起先要是不把“管线”布好,将来房子成型了,你就只好布“明线”,不好看的同时,也造成资产受损。

  品牌命名规则9、有创意不模仿

  模仿是条“死胡同”!老夫子一直告诫我们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,而当今在我国克隆成风的现象比比皆是,其已达到疯狂极点的地步。诸如有了“可口可乐”,近日广东中山便出了一个“可得可乐”,包装除了一个“得”的差异,其它都是一模一样;“飘柔”变为“飘丝”、“青岛”变“青鸟”、“波蜜”仿成“渡蜜”……。在中国市场,大凡国外强势品牌,均成了一些想“钻空子”的企业模仿对象。在此建议中国企业,命名不要与人相似了,否则便会惹事生非。

  品牌命名规则10、全球性的视野

  品牌最终要走出国门,命名就必须考虑国际性,就不能把眼光放在区域性方面,企业才会减少限制和不利因素。例如,加州标准石油、荷兰牛初乳等企业,命名不把区域化摆脱,必将会造成与时代格格不入。今天,全球各大跨国公司,均开始千方百计摆脱区域性的色彩,品牌发展到一处,都会溶入到当地人的生活里,而不是一味抱着企业立足的根据地来定制品牌。否则,只能囿于画地为牢。

电脑版 - 中华隆取名网© 版权所有